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
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
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●“振兴路上谱新篇”|十八洞村的明白账

西峡县重阳镇模范教师邢云林:把奉献当做永远的追求

发布时间:2015-06-04  来源:中国公共新闻网  字体大小[ ]

  在群山环绕、依山而建的西峡县,自古交通闭塞,这里因为诞生一位“宛西自治首领”别廷芳而扬名,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下辖的重阳镇有一位平凡的乡村小学教师——邢云林,他躬耕一隅、桃李满门,却始终默默奉献,执教34年无怨无悔。

——题记

  1980年9月,邢运林走上了三尺讲台,这一干就是三十年。三十年的执着追求,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。

  1990年8月,邢运林被任命为半川小学校长,当时的半川小学教学质量在全乡处于倒数位置。五年级在全县三百多个教学班中占298位,校舍极为破烂,老庙宇住室,土坯房教室,残墙断壁,四通八达。学生课桌是土坯腿子,另加一个长板子。学生坐的是从家带的五花八门,参差不齐的凳子。他到学校转了一圈,心凉了半截。人心涣散,群众基础很差,地处312国道的村办小学竟是这个样字,怪不得校长、教师像走马灯似的,一年一茬,无心在这里安营扎寨。一位好心的朋友劝他说:“你到这,就算钻到‘刺架窝’了,还是赶快走吧!”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这里的孩子,望着一个个渴求知识的目光,他选择了留下,决定在这里干出一番业绩。

  21年创业之路,他一直以校为家

  到任之后,他首先从整顿校风、校纪开始,狠抓教学质量和内部管理。自己带头担毕业班课,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,教学质量位居全乡第一,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位居全乡第一,五年级升学考试跃至全县第75位,荣获“西峡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”,彻底甩掉了落后帽子。

  邢运林所教的五年级自然,连续三年获全县第一名,学校总评成绩跨入全县前30名。站在全县中招大会的领奖台上,他无限感慨:天道酬勤,自己终于为半川人为重阳人争了光。

  教学质量的提升,校风校纪的根本转变,令半川村群众刮目相看,他们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半川孩子的未来。村两委班子和干部群众开始重视支持学校建设,老邢积极与村两委协调,跑前跑后做群众工作,为学校争取到资金60余万元,建起了两幢46间1380平方米的教学楼,砌起200多米围墙,高标准修建了两座厕所,盖起了新大门。

  紧接着多方筹集资金14万余元,硬化了1600平方米的校园,高标准建起各室,同时想方设法打造校园文化,绿化美化校园。现在的半川小学已成为重阳镇的亮点学校之一。

  从90年至今,21年的时间一晃而过,21年的付出历历在目。他和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他没有周末,没有节假日,依靠的是一双双勤劳的手,奉献的是为学校建设同甘苦共命运的一颗颗赤诚之心:拆危房平整校园,油漆门窗、栏杆,粉刷墙壁,栽花种草……能自己做的绝不请人,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,他们默默奉献,无私无畏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点子上。硬化校园时,他衣服一换,袖口一挽,和工人一起铲沙、拌料,样样都在前,老师们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在他的感召下,教师们纷纷加入到行列中,大家越干越有劲。

  办学条件改善了,教学质量提高了,办学品位也不断提升,原来流失在外的学生一个个转回来了,理由只有一个:因为半川小学越办越好。在这里,教师安心,学生舒心,家长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  为了留守儿童有个家,他总是无怨无悔

  近年来,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的挣钱门路之一,但他们的子女上学吃饭却成了问题。半川小学没有集体伙,个别留守学生中午吃饭无着落,他就把他们留下同自己一起吃饭。全家四口人,但吃饭6口人、8口人是经常的事。爱人和他在一个学校,平时上课,放学两人赶紧下厨做饭。有个叫朱飒的女孩,家长在外做生意,把孩子留给他们夫妻俩,一留就是半年。还有个孩子叫代博。因为父母离异,代博才上一年级,父亲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他们,一走就是一年。而孩子们的吃、喝、拉、撒,起居生活,全压在云林一家人身上,妻子荷侠表现最多的是无耐、理解和支持。谁让他是老邢的爱人呢。这时他的两个孩子有意见了,说他们把爱都给了别的孩子。邢校长说:“你们的爸妈在身边,他们的爸妈在外打工,更需要关爱。”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,他们也慢慢读懂了父母那些善良和执着,渐渐理解了爸妈的一番苦心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们总是默默地付出,却始终无怨无悔。

  把奉献当做永远的追求,再苦再累也不说

 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,收到孩子们一个个真心的祝福,老邢心里踏实了许多,做人图什么?当校长为了什么?他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。为了学校,他舍弃了小家;为了孩子,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,积劳成疾,九八年他得了糖尿病,由于工作忙,吃药不及时,病情日益加重,血糖仍然居高不下,每日三餐前,三支胰岛素,夜里睡觉前又打一支中效胰岛素。肚脐周围全是针眼,有时重住针眼就会揪心的疼痛,眼底出血,视力严重下降,手脚常年冰冷,神经和血管严重病变一一向他袭来,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,为了这里的孩子,他别无选择,只能咬紧牙关,忘我地工作着……

  2001年因铁路拆迁,他家里需要建房,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,就利用中午放学和夜晚时间以及休息日去购料和招呼施工队,来回奔波3个月,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,房子建好了,他却长了满身毒疮,中心校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到医院治疗,他怕耽误学生,硬是咬着牙,强撑着,他拄着拐杖在爱人的搀扶下,一瘸一拐的到教室上课,每当一课讲完时,同学们一个个眼含泪花。学生和家长看到他汗水浸湿的衣服,看到了毒疮破裂流在脚背上的血和脓,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们也满含泪花,一再劝他要注意身体,别把身子骨拖垮……

  在他疾病缠身之时,他毅然劝说自己的妻子,到20公里外的高台单班独点去任教,因为那里条件差,没人去,更留不住人。这里没有班车,妻子又不会骑摩托车,按理说他应该每周把她送去,周五下午再接回来,但更多的是因为他太忙,没有去送,更没有时间去接。一个50多岁的女人,硬是靠着瘦弱的身躯,自己来回走在二十六公里的崎岖山路上,回家累得倒头就睡。

  他不是铁石心肠,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总是内疚,悄悄地落泪,总觉得对不起妻子和两个孩子,自己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。

  三十四年的坚守和奉献,沉淀为精神的沃土,孕育桃李满天下。他们一个个走出了大山,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,但他们时常记得回来看看他们的邢爸爸,与他一起谈学习、谈工作、谈未来。作为教师的他,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欣慰和快乐。

  34年,如果一个人走出大山,会走多远?

  34年,如果一个人留在原地,能改变什么?

  34年,村里出了30多名本科生,5名研究生,40岁以下的人全是他的学生。

  他是蜡烛,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。他是雨露,撒播甘甜,孕育希望。他是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。可敬,邢云林!他淡定坚守三尺讲台,他默默铭记师德的操守,收着了百姓翘首的期盼。30多个春夏秋冬,30多个风雨酷暑,大山给予了他的坚强他给大山播下了收获的种子。可赞,邢云林!(田文阳)

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方华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(华声国际大厦)1层 1 2 1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